购物卡实名好比“牛栏关猫”
上海购物卡回收公司-上海购物卡回收-收购购物卡
上海交通卡回收-上海消费卡回收-上海超市卡回收-上海加油卡回收
王先生
上海购物卡回收:http://gouwuka.ebdoor.com ; #
尽管相关政策对购物卡“一卡再卡”,依然没有卡住购物卡腐败,“卡来卡去”持续了20多年。一些单位和部门阳奉阴违,最终效果往往是“牛栏关猫”。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击下,购物卡的“抗击打能力”为何仍然强劲?原因就在于购物卡实在是利益输送的“理想选择”。它具有先天的“优点”:隐蔽性强,难以追查购卡者和使用者的真实身份;便于走账,可堂而皇之地公款报销。而归根结底,购物卡只是腐败交易的一种手段。购物卡腐败根源不在于卡本身,而在于制度上的漏洞。
新华社 记者任峰
端午节将至,购物卡又成了一些单位迎来送往的热门礼品。尽管相关政策对购物卡“一卡再卡”,但这张小小的卡片依然备受青睐。
近日,在北京庄胜购物广场,记者以购卡人的身份询问如何办卡,工作人员称:如果是个人购卡,需要出示身份证;如果是单位购卡,则需要出具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。看似严格的“实名”购卡过程其实漏洞百出。
工作人员表示,购卡时只要出具相关证件即可,至于证件持有人和购卡人的身份是不是一致,并不影响购卡。这样看来,所谓“实名购卡”只在起点上有监控,而流通和终点都没有任何监控,这就好比“牛栏关猫”,起不到任何作用。
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很少有个人购卡用于自己消费,单位往往是购卡大户,用于人情往来,发放福利等。而以单位名义购卡,能报销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。“如果您现在购卡,我们可以开具会议费、咨询费、培训费等,如果要办公用品,可能需要等一周左右的时间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山东一家企业驻北京办事处的一位财务人员说,每逢年节,公司总要在京购买几万元的购物卡,送给关系单位。“根据实际需要,有时会更换卡的种类,但基本都能开出想要的。”
开不是发卡公司的“专利”,有些“黄牛”也能提供此项“服务”。在庄胜购物广场外,一位“黄牛”见记者手中拿着一些办卡资料,便和记者谈起了生意。“便宜,九七折买卡。”当记者询问能不能提供时,“黄牛”犹豫了一下说:“如果你要的量大的话,可以给你搞到商场的,不过价格得提高到九八折。”
由于购物卡本身既不会透露购卡者和使用者的身份信息,又能在单位堂而皇之地报销,近年来成了隐性利益输送的“理想选择”。
5月10日审计署发布了10户中央企业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,多家企业列支了名目繁多、五花八门的隐性福利,其中一项重要的支出便是购物卡。
利益链解析:小小一张卡 肥了一群人
“收卡喽、收卡喽……”清晨,北京庄胜购物广场外传来一阵阵吆喝声。一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还没把车停好,就迫不及待地招揽起生意。
作为北京比较繁华的商圈之一,庄胜购物广场附近集中了数家商场和超市。因此,这里也成为一些收卡“黄牛”的现场办公地。“收购物卡吗?”记者向这位“黄牛”询问。“九六折、九七折都行,看你有多少卡。卡值越高,价格越高。”
在攀谈中,记者了解到,这位“黄牛”常年在购物广场周边地区“上班”,既收卡,也卖卡。
“买卖好的时候,每天能赚几百块钱吧,其实,风吹日晒的,赚的也是个辛苦钱。”这位“黄牛”半开玩笑地说。
在购物卡的利益链上,“黄牛”只是中间一环。从售卡机构到购卡者、再到商场里的品买卖,都能从购物卡中分得一杯羹。发卡机构可以获得大量的沉淀资金,以单位名义大量买卡的购卡者可以获得返点,单位凭借冲抵费用,收卡人或是将卡变现或是用于购物。
在这环环相扣的利益链中,既有正当的商业利益,也有见不得阳光的腐败行为。实际上,围绕购物卡产生的灰色利益链责任并不在卡,而在于与卡有关的一系列制度不完善,如财务报销制度等。
一位经常出差的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以前出差时常以多开的方式“”单位资金。随着公务卡推广使用,这位工作人员发现很难再资金,但“漏洞”并没有被完全堵住。“在一些酒店买烟酒礼品、衣服,甚至足疗都能开成住宿费。而这些非住宿项目在小票中并不能体现出来,回到单位一样可以报销。”严格如公务卡这样的消费方式都能有机可乘,更何况一张普通的购物卡。
根源:卡本无罪 问题在制度漏洞
尽管相关政策对购物卡“一卡再卡”,依然没有卡住购物卡腐败,“卡来卡去”持续了20多年。
早在1991年,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《关于禁止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的通知》,要求“任何单位不准发放、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”。2011年,相关部门又联合下发了《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》,要求“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”。2012年,商务部下发了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。除此之外,各地也多次出台类似禁令。
可是,任你有千条禁令,一些单位和部门依然阳奉阴违,最终效果往往是“牛栏关猫”。
购物卡成为利益输送的“理想选择”不外乎几点原因:隐蔽性强,难以追查购卡者和使用者的真实身份;便于走账,可堂而皇之地公款报销。
归根结底,购物卡只是腐败交易的一种手段。购物卡腐败根源不在于卡本身,而在于制度上存在漏洞,让本应方便生活的卡变了味。只针对购物卡这个表象做工作,不可能收到实效。
“治卡”需出重拳更需要出长拳。“治卡”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购物卡腐败成本;“治卡”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预算制度、财务制度;“治卡”离不开社会监督,把卡“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”后,还需要上把“监督锁”;“治卡”更需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制度,从根子上铲除腐败的土壤。